中國法院網訊(張雨青)“沒想到過去五年的工資明細都能一筆筆算清楚,現在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實在太感謝你們了!”9月1日,拿到調解協議書的那一刻,當事人李某眼眶泛紅,握著法官的手激動地說道。這場歷時三年的勞動爭議,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時間回溯至2021年,李某因與原用人單位某科技公司就工資核算、補貼發放、社會保險繳納等問題產生分歧,先后經仲裁、法院一審、二審。此后三年間,雙方圍繞勞動報酬計算標準、加班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繳納等爭議點,多次對簿公堂,矛盾逐漸升級,從最初的薪資糾紛演變為互不信任的僵局。
2025年,該公司認為李某領取的部分補貼構成不當得利,將李某訴至陜西省武功縣人民法院。承辦法官在梳理案情時發現,雙方爭議的核心在于對五年間部分補貼發放明細存在認知差異。為徹底化解矛盾,法院干警決定組織雙方進行一次全面對賬,并提前與某科技公司溝通,要求其攜帶李某在職五年間所有的財務原始憑證、工資發放臺賬等資料。
對賬當天,被告公司財務人員抱著厚厚的賬本準時到場,從2019年李某入職首月的工資單,到2023年離職前的最后一筆補貼,每一頁都清晰記錄著發放日期、金額、項目明細及簽字確認記錄。干警們逐頁核對,針對李某提出的疑問,現場查閱銀行轉賬記錄、考勤表等佐證材料。
隨著對賬的深入,賬本上的每一筆記錄都成了“和解密碼”。公司負責人也主動解釋:“之前溝通不及時,導致很多細節沒說清楚,讓李師傅受了委屈。”最終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耐心核對,雙方厘清了所有爭議焦點,徹底解開了心中的疙瘩。最終,在法院干警的見證下,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
“本案案由雖為不當得利糾紛,但這背后牽扯著雙方之前的多次糾紛,不僅要解決‘錢’的問題,更要解開‘心’的癥結。”承辦法官表示,此次通過原始賬本對賬的方式,讓事實說話、讓證據服人,既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24-36426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