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說起瞿塘衛很多人會想到長江三峽之一的瞿塘峽,想到李白“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白帝城。因為這里有夔門,是扼守長江航道的重要關隘,歷史上這里有夔州和奉節縣。元明清夔州府與奉節縣雖然級別不同,但在同城,明朝承擔長江上游咽喉要塞軍事防御職責的瞿塘衛也在這里。瞿塘衛的前身是洪武四年(1371)在夔州設立的瞿塘守御千戶所,洪武十二年(1379)更名為瞿塘衛,隸屬湖廣都指揮使司,下轄左、中、前、后、右五個千戶所和梁山、大竹、忠州、達縣四個守御千戶所。和其他衛所一樣,瞿塘衛一方面做好地方防衛,一方面屯田。康熙《湖廣通志》說瞿塘衛有兵八千三百六十二名,屯田三百四十三頃三十一畝八分七厘八毫六絲,屯糧三千九百六十八石七斗七升六合六勺。瞿塘衛左、中、前、后、右五所,除右千戶所單獨設在下關,專職扼守長江夔門天險,其他均在夔州府城。當時,瞿塘衛在楊瀾津設關三處,每年輪流撥軍守之。《明英宗實錄》記載,正統六年四川梁山縣知縣李政奏稱:“楊瀾津上下相去不過十里,而設三關,實為繁擾,乞革之,設巡檢司巡視為便。”十二月英宗下旨“革湖廣瞿塘衛楊瀾津三關,設瞿關巡檢司,置巡檢一員,隸四川夔州府”。
由于明朝瞿塘衛大多平安無事,瞿塘衛官軍多作為機動部隊調往他地,執行任務或平息叛亂。成化二年(1466)六月,賊寇首領石和尚聚集了上千人,燒毀劫掠了四川大昌縣的縣衙。瞿塘衛指揮曹能、柴成和夔州府通判王禎率領官軍和民壯前往抵御,遭遇慘敗。官軍被殺死六百多人,王禎與奉節縣典史并百戶二人俱遇害。《明孝宗實錄》記載,弘治三年(1490)八月:“初,以湖廣均州流民相聚為患,命瞿塘衛調官軍二百五十人防守。至是,湖廣鎮巡等官言:均州已寧,而施州蠻寇為梗,請以其軍改調施州衛操守。從之。”《大明會典》載,“(隆慶)三年議準:瞿塘、忠州、夷陵、長寧四衛所原戍清、靖二哨,與瞿塘衛原戊郴桂班軍,照數撤回,各該衛所操練防守”。明人黃光升《昭代典則》稱,明世宗嘉靖辛亥三十年(1551)春二月,“苗酋龍許保、吳黑苗率眾劫思州府……思州城中居民不數十家,舊有瞿塘衛踐更卒戍守。時聞苗寇平,城守稍怠。知府李允簡方視衙,苗寇百余人,佯稱瞿塘卒更戍,突入城,殺吏民百余人,掠帑藏,執允簡及經歷、知事等官去。”瞿塘衛在清朝被廢除。2021年三峽后續大遺址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考古人員曾在奉節白帝城發現瞿塘衛一座千戶所大型建筑基址,面積約6000平方米,殘高2.4米,包含房址、天井、排水溝等遺跡。
明朝瞿塘衛武勛世官的記載見于正德《夔州府志》卷十《武備•瞿塘衛•職官題名》其中見任前所百戶有河南上蔡人史忠,兩代世襲,他的父親是史永明。后所百戶有河南上蔡人趙奎,三代世襲,祖父趙貴,父親趙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33-37028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