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國 本報實習生 夏桂琰
閱讀提示
從“悅己”到“療愈”,從“興趣社交”到“身份認同”,情緒價值產業已全面覆蓋療愈服務、文創產品與體驗消費等多個領域,企業紛紛競逐“心靈生意”,展現出蓬勃的商業潛力。
冬日寒色中,溫暖如此簡潔。坐落于重慶李子壩的“窗口有笑臉”咖啡店,主打“零接觸”掃碼點餐與窗口笑臉元素,契合了年輕人“不愿被打擾”又渴望溫暖的心理需求,近一年內拓展出近30家門店,成了情緒消費的最有力注腳。
《情緒消費崛起:2025年市場格局與未來走向》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情緒消費相關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萬億元,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無用”緣何成為“最有用”
“每天工作、加班之余,只有捏捏樂的‘咯吱’聲最讓我放松。”在重慶兩江新區數字產業園,00后軟件工程師劉暢說,手機里存有20多個解壓玩具購買鏈接。
從LABUBU爆火,到Jellycat的互動式下單,再到捏捏玩具,曾屬小眾的潮玩產業,如今已成為熱門賽道。商場內盲盒、手辦、卡牌店鋪客流不斷。潮玩產品深受年輕人喜愛,創造可觀的商業價值。
“在LABUBU爆火前,我就喜歡這個IP,因為它的長相很有個性,不像市面上的盲盒玩偶多是乖萌的風格。”家住重慶龍湖西苑的彭靖軒對記者說,開心、快樂、成就感都有,整個系列產品都買回來放在家里裝飾,光是看著也感到滿足。
記者調查發現,滿足情緒價值的熱門單品諸如毛絨玩具、香薰、迪士尼陪玩、數字頭像、數字寵物等最受歡迎,抽盲盒時的懸念感、驚喜感,手作體驗過程中的互動感、成就感讓他們愿意為情感共鳴和精神愉悅付費。以注重自我感受和個性表達的年輕一代,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物質占有,而是更加向往認同感與情感連接。
在重慶大坪龍湖時代天街卡游門店,從寶可夢到游戲王,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卡牌產品,琳瑯滿目。門店經理告訴記者,周末日均客流量大多超過千人,月銷售額超過100萬元。
“我們不僅僅是賣卡牌,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社群交流平臺。”這名門店負責人說,店鋪定期舉辦各種卡牌比賽,比如寶可夢王者爭奪賽,參賽人數常常爆滿。
8D魔幻構筑的“情緒能量場”
20米高的“世界樹”從商場L1直穿L4,機械蝸牛在齒輪咬合聲中緩緩伸縮觸角,6米高的巨型LABUBU佇立在“森林秘密基地”中央——這些不再是電影場景,而是重慶年輕人追捧的“情緒能量場”。今年國慶開業的重慶光環花園城,不僅商業體量高達16萬平方米,其打造的“世界樹”更是吸引了眾多顧客前來打卡留念。
“超九成青年認可情緒價值,近六成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這一數據源自《2025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清晰地勾勒出年輕消費群體的新態度。重慶市商務委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這座8D魔幻城體驗式消費、情感消費類商戶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5%,遠高于傳統零售業態的增速。
在重慶戴家巷懸崖步道,傳統的吊腳樓群被改造為創意集市和特色小店。這里匯聚了手作工作室、獨立設計師品牌和特色餐飲,成為年輕人打卡的新地標。據渝中區商務委統計,戴家巷街區改造后,周末日均人流量達到2萬人次,較改造前增長了三倍。
“我們看中的就是這里既能欣賞江景,又能體驗重慶老巷子的獨特氛圍。”在戴家巷經營手作工作室的90后店主王雨桐說,“年輕人來這里不只是購物,更是為了感受這種獨特的空間體驗。”
“我們保留了老重慶的茶文化,但加入了更適合年輕人的創意茶飲。”重慶十八梯一家新式茶館的負責人鐘先生表示,“我們推出的‘山城霧語’特調茶,將重慶的山水意境融入飲品中,很受年輕人歡迎,日均銷售在400杯左右,月利潤將近3萬元。”
美心紅酒小鎮負責人付孝軍坦言,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既要靠業態創新吸引人,更要靠情感溫度留住人,要讓每一條街巷都講述自己的故事。今年暖冬消費季期間,景區推出的免費圍爐煮茶、8D舞臺直播演藝等項目,進一步強化了互動體驗。
著力搶抓“情緒經濟”新風口
“情緒消費的興起,是當代社會心理需求的必然反映,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產物。在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視野下,情緒消費經濟發展方興未艾,萬億元級的情緒消費市場迎來新一輪戰略風口。”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說,多元融合發展是情緒消費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情緒消費經濟要與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通過技術賦能深化、消費形態創新、產業融合升級、文化內涵提升等,打造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情緒消費驅動下,企業往往會更加注重產品創新和品牌塑造,這有助于提升國產品牌的整體形象和國際競爭力。”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說,行業價值邏輯的重構還將引導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差異化、品牌個性化競爭,帶動行業向更高質量、更具創新性的方向發展。
“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年輕消費者特別青睞具有視覺沖擊力、適合拍照分享的場景。”重慶光環購物公園相關負責人說,將商業空間與自然生態深度融合的創新舉措取得了顯著效果,帶動商場整體銷售額提升25%以上。
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支持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對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指出,企業通過“IP+智能化”,“情緒經濟”還可拓展到更多細分領域,打造更多傳遞潮流文化的爆品。
莫遠明認為,情緒價值通常難以量化,往往缺乏明確的行業標準和定價規范,當前情緒消費還存在非理性消費行為風險、產品和服務堪憂市場亂象以及社會倫理問題,亟須政府部門加強引導,如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提供更精準優質的配套服務等。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253-37081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