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來臨,羽絨服銷售進入旺季。各網購平臺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百元價位的羽絨服正在成為銷量主力軍。然而,一則“300元以下買不到真羽絨服”的話題,讓不少消費者陷入選購焦慮。有店主直言“這個價位買的都是‘飛絲’而非真羽絨”。
一件羽絨服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價格是不是判斷羽絨服真偽的唯一標準?低價羽絨服背后藏著哪些“貓膩”?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要想搞清楚300元以下的羽絨服是真是假,先要弄明白羽絨服的真實成本構成。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祝煒介紹,羽絨服的核心成本包括羽絨原料、面料輔料和人工三方面,此外還有設計開發、倉儲物流、渠道營銷和稅費等。根據羽絨服填充羽絨的質和量、工藝復雜程度、面輔料材質等的不同,羽絨在核心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有較大區別。通常情況下,若填充物為鵝絨,羽絨成本占衣服核心成本的35%至70%,一般為一半左右;若為鴨絨,則占核心成本的15%至65%,一般為三成到四成。作為核心成本之一,不同類型的羽絨服在充絨量上也有較大差別。根據長短款式和穿著場景不同,輕薄羽絨服充絨量僅50克至80克,正常厚度的約為100克至200克,而加厚款或中長款多在250克以上。
我們來算算賬。根據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對全國主要羽絨產區多家優質羽絨原料企業的報價統計分析,近兩年符合羽絨服國家標準90%絨子含量的普通白鴨絨價格每千克約為420元至550元,同樣標準的白鵝絨價格更高,每千克約840元至1200元。假設一件羽絨服填充絨子含量90%的白鴨絨、填充量150克,羽絨原料的成本為63元至82.5元,加上面輔料和人工,其核心成本為126元至247.5元。“這僅僅是核心成本,如果算上其他成本,這件產品合理售價不太可能低于300元。”祝煒表示,如果充絨量更多、填充的是鵝絨或更高蓬松度的羽絨,成本還將更高。
低價是否一定低質?“事實上,隨著羽絨服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市面上也涌現出很多性價比高、物美價廉的羽絨服產品。”祝煒介紹,譬如廠家為推出新品對舊款庫存進行讓利促銷,或是充絨量較少的輕薄羽絨服、嬰幼兒羽絨服,以及填充絨子含量較低的灰鴨絨羽絨服等,也可能隨著市場需求變化而出現價格浮動。
“填充物以次充好”是羽絨服行業的常見問題之一。近年來,一些非羽絨的保暖填充料通過使用“羽絨棉”“科技絨”“生態羽絨”等名稱,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羽絨,以抬高產品售價。“用飛絲冒充羽絨就是典型的以次充好行為。”祝煒介紹,羽絨由絨子和小毛片組成,其中真正起保暖作用的是絨子;而飛絲是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絨絲和從毛片羽面脫落的單根羽絲,相較于立體球狀結構的絨子,線性結構的飛絲蓬松度相對較低,保暖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這一行業問題,今年9月,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組織制定的水禽絲及制品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一標準將“絨絲”“羽絲”改稱為“水禽絲”,杜絕將水禽絲產品標注成羽絨產品售賣,讓羽絨制品和水禽絲制品涇渭分明,避免給消費者造成混淆,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也能有效規范“水禽絲”的生產加工,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羽絨服售價受品牌定位、氣候條件、市場供需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者選購時要客觀看待。”祝煒提醒,雖然低價未必低質,但對于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陷阱,消費者還是要擦亮眼睛。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253-37074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