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市中醫醫院 張敏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少數人會對某些藥物產生過敏反應,輕則出現皮疹、瘙癢等癥狀,重則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掌握藥物過敏的預防方法和應急處理技巧,可以為用藥安全增添保障。
用藥時,做好三步,把藥物過敏風險降到最低。
用藥前:主動告知,精準避險就診時,主動向醫生說明過敏史,包括曾引起過敏的藥物名稱、過敏反應的具體癥狀以及是否有過敏性疾病。
使用青霉素類、頭孢類等易過敏藥物前,必須嚴格進行皮膚試驗(皮試)。皮試陰性才能用藥,且皮試結果超過時間時需重新測試。
取藥時,查看藥品說明書,確認是否包含自己過敏的成分;輸液時留意輸液瓶標簽,與護士確認藥物名稱。
用藥中:密切觀察,及時發現異常首次用藥時,遵循“小劑量+慢速度”的原則,尤其是輸液時,前15~30分鐘需放慢滴速,家屬或患者本人要集中注意力觀察身體變化。
居家自行用藥時,首次用藥建議在家觀察1~2小時,確保無異常后再正?;顒印J褂猛庥盟帟r,先在手腕內側小面積試用,涂抹24小時后無紅腫和瘙癢癥狀,再用于患處。
用藥后:留存信息,警惕“遲發反應”保留藥品包裝和說明書,記錄用藥名稱、劑量、用藥時間。
用藥后若出現皮膚瘙癢、局部紅斑、頭暈、心慌、惡心等癥狀,即使癥狀輕微,也可能是嚴重過敏的前兆,需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部分藥物過敏反應會在用藥后數天甚至數周出現,用藥后1~2周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皮疹、發熱,需及時就醫并告知近期用藥史。
將過敏藥物名稱寫在病歷本首頁或制成卡片隨身攜帶,下次就診時主動出示。
當過敏發生時,做好應急處理能救命:
若僅出現皮膚瘙癢、少量皮疹等輕度過敏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藥物,避免搔抓皮膚;用冷毛巾濕敷皮疹處緩解瘙癢,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組胺藥;多喝水促進藥物排泄,若24小時內癥狀無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
若出現皮疹廣泛、喉頭不適、呼吸困難等中度過敏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撥打120或前往最近的醫院急診。對于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的患者,應取坐位或半臥位,解開衣領,清除口腔異物。不要給患者喂水或食物,以防嘔吐導致窒息。若患者煩躁不安,需安撫情緒,避免劇烈活動增加氧氣消耗。
若出現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停止用藥,讓患者就地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其腰帶和衣領,保持周圍空氣流通。撥打120時清晰告知患者的情況、所處地點等,同時讓周圍人幫忙尋找附近的AED備用。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脈搏,若呼吸和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直到專業醫護人員到達。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08-36479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