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二批)》,河南省開封市書店街歷史文化街區、河南省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河南省安陽市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三地入選,為各地推進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更新提供了寶貴參考。
在開封市書店街歷史文化街區,當地通過發布業態正負面清單,系統引導街區業態升級與文化融合。具體措施包括更新改造汴京書局、高頭書咖等11家主題書店,引入王大昌茶坊、百年白記花生糕等22家老字號,調改新增一碗杏仁茶、陳記黃燜魚等55家夜市攤位。為推動業態優化,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經營補貼、租金減免、代管經營等多種方案,并組織224家商戶參加政策宣講會,積極引導同質化、空置和低效業態向文化創意、沉浸體驗與創新消費類轉型。通過持續引入新功能、新業態與新活動,書店街逐步形成了集閱讀、旅游與消費于一體的城市文化體驗新空間。
與之相呼應,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在制度機制上大膽創新,探索多元融資模式,形成“政府—企業—居民”多元參與保護利用格局。該街區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95億元,用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提升及歷史建筑修繕等項目,新建停車場7個、養老服務中心6處和微型消防站5處。通過階梯租金定價和項目實施獎補等方式,帶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閑置房屋活化利用,采取“小規模、分批次、漸進式”方式實施,共簽約 14 批 151 個項目,吸引投資12.4億元,盤活閑置房屋18.9 萬平方米,帶動就業崗位13300個,街區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以上,實現了文化保護與社區發展的雙贏。
而在安陽市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的核心在于以居民為主體。通過建立居民全程參與機制,街區在改造后原住居民留住率超過90%。在實施過程中,居民與設計師、老工匠及施工隊開展多輪溝通,確保建筑修繕既符合保護要求,也契合生活需要。針對群眾反映集中的雨污合流、管道老化、用電不穩等問題,街區全面完善基礎設施。同時,采納居民建議,合理利用碎片化用地,增設開放式活動區域與適老休憩空間,顯著提升了社區的宜居性與歸屬感。
這三個街區的實踐表明,在保護中發展、在傳承中創新,是實現歷史文化街區永續活力的關鍵路徑,其各具特色的經驗,為全國其他地區的更新改造工作提供了示范。(王苑)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263-37031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