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是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日前閉幕的2025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4461萬千瓦,已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福建漳浦海域,我國首臺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基礎鋼管樁施工已完成,為后續風機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在福清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內,風機主機已完成最后的檢測工作,即將裝船運往施工海域。

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產業園總經理盛雷:風機將安裝在離岸超過30公里的海域,輪轂中心安裝高度達到174米,安裝完成后,每年可以生產800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于4.4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今年以來,我國海上風電關鍵技術持續刷新全球紀錄。在山東東營,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在廣西北海,全球首臺16兆瓦大容量漂浮式海上風電成套系統裝備完成組裝,成為全球已安裝單機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裝備;在江蘇鹽城,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刷新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距離紀錄。
《海上風電技術攻關清單》發布
為風電行業協同攻關劃定“路線圖”
海上風電技術已成為全球能源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現代產業鏈是我國從風電大國邁向風電強國的核心路徑。在2025海上風電共鏈行動大會上,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聯盟正式成立,同時發布了我國首份《海上風電技術攻關清單》,為全行業協同攻關劃定“路線圖”。
在大會現場,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生產廠家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容量風機研發制造是典型的系統工程,需全產業鏈協同突破。
金風科技集團總裁助理吳先友:整機設計完以后能不能把它加工制造出來,制造完以后能不能測試閉環,證明這個零部件是可靠的,整個鏈條比較長。此次聯合攻關算是把中國風電產業品質做了一次大的提升。

這份涵蓋16項前沿技術的攻關清單,系統梳理了當前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計劃通過系統科技攻關,推動產業鏈創新發展。清單推動產業鏈協作模式從“設計后適配施工”的事后調整,轉向“開發階段多方共創”的前置協同,大幅提升了項目效率與安全性。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副總經理汪濤:面對更多的更惡劣的海況環境,施工模式跟原來的單船作業或者船組作業有了根本的區別,需要全行業共同從開發、設計、施工、運維各個環節,有一個充分的事前協同。

目前,海上風電產業已培育出3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在風機軸承、海底電纜、監測傳感器等細分領域深耕,成為破解清單中細分技術難題的核心支撐。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莊樹新:圍繞海上風電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補短板、鍛長板,加快突破技術研發、打通供應鏈堵點、提升價值鏈水平,實現全產業鏈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不斷構建世界級風電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體系。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88-37025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