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靜
“十四五”以來,全市上下始終堅持系統治理、源頭防控、精準施策,通過結構優化、行業治理和能力建設“三管齊下”,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結構優化、全過程管控深化,讓清新空氣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突破。堅持標本兼治,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產業結構方面,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在能源結構方面,持續壓減煤炭消費總量,推動清潔能源替代。在農業領域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優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目前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520萬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的69.82%。在交通結構方面,積極推進“公轉鐵”“海鐵聯運”,建成馬莊鐵路物流園專用線,恢復啟用豫龍同力水泥鐵路專線,開通“舟山港號”鐵海聯運班列,提升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同時推進國道230、107等繞城項目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車輛達到13.9萬輛,交通綠色轉型步伐加快。
重點行業治理水平顯著提升。聚焦水泥、磚瓦窯、電力和涉鍋爐、VOCs等重點行業企業和領域,實施精準化、科學化治理。累計完成241家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升級,強化有組織、無組織排放管控和在線監控,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按照“可替盡替、應代盡代”原則,推動145家企業完成低VOCs原輔材料替代;完成178家企業VOCs有組織、無組織綜合治理,7家企業全部落實泄漏檢測與修復,有效遏制臭氧前體物排放。通過常態化幫扶、專家現場指導、對標學習等方式,幫助企業提升治理水平。目前全市已評定A級企業7家、B級企業59家、績效引領性企業9家、C級企業994家,形成“先進帶動后進”的良好氛圍,企業治污主動性明顯增強。
大氣環境治理能力全面增強。建立空氣質量每日研判預警制度,整合氣象、監測、周邊城市數據,及時發布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建議。建立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夯實屬地、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建立高值熱點管理工作機制,對發現的高值實施交辦、整改閉環管理,推進環境污染問題整改,實現精準防控。建成覆蓋市縣鄉三級的網格化監管平臺,構建包括4個國控點、20個省控點、182個鄉鎮站點、97個微站點的自動監測網絡,開展道路積塵走航監測,推進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建成11個油煙在線平臺,聯網1330家餐飲單位,進一步提升精準溯源和靶向治理能力。規范預警啟動和響應流程,對3000余家涉氣企業實施“一廠一策”差異化管控,防止“一刀切”;通過污染源在線監控、用電監管、門禁系統管理、無人機、走航監測等科技手段,實現科學、精準、有效管控,確保應急減排措施落地見效,切實保障空氣質量改善和公眾健康。
從“紗蒙天”到“常態藍”,“十四五”期間的每一個優良天,都是駐馬店以“繡花功夫”治污的生動注腳。站在新起點,駐馬店將繼續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守護呼吸安全,讓“天中藍”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編輯 詹云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88-36950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