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視網訊:近日,駐馬店市政府公布了第四批駐馬店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山縣的《蘭氏石雕工藝》和《“九味原漿”制作技藝》榜上有名。
確山縣蘭氏民間石雕工藝,是駐馬店市和確山縣石雕行業中有影響的一門絕技。蘭氏石雕曾是汝南、確山一帶有名的民間石雕世家,據考證已有200余年的歷史。第一代傳承人蘭榮昌、第二代傳承人蘭清然、第三代傳承人蘭永岐、第四代傳承人蘭克儉、第五代傳承人蘭洪波。蘭洪波在全面繼承祖上石雕技藝的基礎上,刻苦鉆研,博攬眾長,勤奮好學,具有素描、繪畫、書法、雕刻等多種技藝,已成為當地著名的石雕工藝大師。其代表作品有:雞公山摩崖石刻;汝南南海寺所有篆刻;駐馬店市樂山公墓、香山公墓石雕群;市第二人民醫院石雕砂巖壁畫;確山縣盤龍山公園、盤龍山公墓石雕群;泌陽縣文化墻石雕;平輿縣文化藝術中心石雕壁畫、上河城清明上河圖石雕等。在石雕技法上除傳統的陰刻、陽刻、深浮雕、淺浮雕、圓雕、透雕外,又創制了文字石雕陰包陽、陽包陰、拉毛栗面底、U字底、木紋底、水紋底、蠶絲底、大小剁斧底、大小錘花底、鏨道底等石雕新技法,受到專家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
“九味原漿”,俗名“餓得快”,是以流傳確山300余年的“王氏祖傳秘方”,蜂蜜、蜂膠、蛋清、豬肚粉、紅棗粉、杏仁粉、山藥等十余種傳統中草藥材,以“青銅鍋黃銅勺”、“龍山槐柴文火熬制12個時辰出漿”而成。有養胃健脾、消脹益腎、恢復胃動力和消化功能的作用,對胃炎、胃竇炎、胃下垂、十二指腸潰瘍等腸胃病引起的胃疼、胃脹、厭食、消化不良、反酸、燒心、噯氣、打飽嗝、惡心難受、失眠、消瘦、四肢無力等癥狀有特殊療效。
據王家祖輩相傳,明崇禎年間,闖王李自成因南北轉戰,鞍馬勞頓,加之日理萬機,飲食不周,得下了嚴重的腸胃病,上腹飽脹,經常疼痛,不思飲食,失眠消瘦,終日心煩意亂,四肢無力,雖經隨軍醫生多方診治,依然不見好轉。闖王帳下有一確山籍的親兵,姓王名墉字鐵城,為闖王獻一個俗名叫“餓得快”的祖傳秘方,專治脾胃不和之痛,讓闖王試用。闖王隨即讓隨軍醫生同王墉一起采辦藥材器具,按王氏秘方要求,熬制成黃白相間,晶瑩滑潤的“餓得快”膏漿。闖王連服半月之后,脾胃不適之癥漸漸消失,胃部不再疼痛,睡眠日趨正常。又連服幾個療程,食欲大振,病癥痊愈,強健如初。闖王見王氏祖傳秘方有此奇效,十分感激,不僅重賞了王墉,還嫌“餓得快”藥名不雅,親自賜名為“九味原漿”,將此藥作為自己平時養生的必備之藥。
后闖王兵敗,王墉回家鄉確山隱居,干起了郎中生涯,并用祖傳秘方熬制的“九味原漿”(俗名“餓得快”),為鄉民們解除脾胃病痛,深受鄉鄰敬重,祖傳秘方也世代相傳至今。
改革開放以后,王墉的后人,“九味原漿”(俗名“餓得快”)第代傳承人王文喜,為了將這一民間中醫藥瑰寶發揚光大,造福于人民,自費熬制該藥,并申報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產品經河南省技術監督局已于2012年1月批準為河南省保健食品。同時,王文喜創建了確山縣科健蜂制保健品有限公司,初步投入生產,產品深受大眾歡迎。
據了解,駐馬店市政府此次公布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22項,分為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舞蹈 、傳統音樂、傳統醫藥、傳統體育、曲藝等類。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2-404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