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孫倩文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過50%,其中肥胖率已超過16%。肥胖會增加多種慢性病的發生風險,因此減肥一直是個熱門話題。
網上有很多減肥方法,比如,只吃水煮菜能減肥,吃欺騙餐能夠提高基礎代謝,減肥期間不能吃碳水。這些做法真的能健康減肥嗎?記者采訪了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周燕,給大家一一解釋清楚。
【謠言一】只吃水煮菜能減肥
●結論長時間只吃水煮菜可能引發營養不良,危害身體健康,還易引發后續暴飲暴食,導致體重快速反彈。
●分析周燕介紹,水煮菜確實有減肥優勢:低熱量、高纖維、高水分,能快速增加飽腹感,減少其他高熱量食物攝入,且烹飪無額外油脂,能有效控制熱量攝入,還能保留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為了減肥只吃水煮菜并不可取,因為長時間只吃水煮菜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營養失衡。長期缺乏優質蛋白、健康脂肪,會導致肌肉流失,引發營養不良、代謝下降,還可能出現脫發、皮膚變差、免疫力降低等問題。
身體不適。膳食纖維過量且缺乏脂肪潤滑,可能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同時,能量供應不足,會出現乏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食欲反彈。長期壓抑食欲,易引發后續暴飲暴食,甚至攝入更多高熱量食物,導致體重快速反彈。
【謠言二】吃欺騙餐能提高基礎代謝
●結論欺騙餐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基礎代謝,而且容易變成“放縱餐”。
●分析欺騙餐是指在連續一段時間的相對低熱量、低油脂、低碳水飲食后,挑選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給自己來一次高熱量、高碳水的飲食。一些說法稱,經常性的低熱量飲食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而欺騙餐可以通過增加熱量攝入來刺激代謝,使基礎代謝率得以提高進而實現減肥效果。
周燕解釋,這種說法不完全準確,欺騙餐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基礎代謝,更多是心理和短期生理調節作用。從科學角度看,短期低熱量飲食確實可能讓代謝輕微下降(身體適應節能模式),欺騙餐攝入的高熱量能讓身體短暫“脫離節能”,但這只是暫時恢復到之前的代謝水平,并非真正提升。此外,吃欺騙餐對體重控制還有以下不利影響:
抵消熱量缺口。若欺騙餐熱量超標過多(如單次吃幾千大卡),反而會讓之前的熱量缺口歸零,甚至造成熱量盈余,變成“放縱餐”,拖慢減重進度。
引發食欲反彈。過度放縱的高油高糖飲食會刺激食欲,可能打破之前的飲食克制,導致后續暴飲暴食,形成“克制—放縱”的惡性循環。
增加身體負擔。突然攝入大量油脂、糖分,可能加重腸胃消化負擔,引發腹脹、腹瀉,還可能導致血糖、血脂短暫波動。
周燕提醒,欺騙餐的核心價值其實是緩解心理壓力,長期克制飲食容易產生食欲壓抑,欺騙餐能適度滿足口腹之欲,避免因過度克制導致的暴飲暴食,讓減肥計劃更易長期堅持。欺騙餐的關鍵是適度,建議選高碳水(如雜糧飯、紅薯)+適量蛋白(如瘦肉、雞蛋),而非油炸食品、甜品等純垃圾食品。同時頻率控制在1~2周一次,單次熱量比日常多300~500大卡即可,避免變成“放縱餐”。
【謠言三】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元兇
●結論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能量主力軍,作用十分關鍵,長期不吃碳水身體會出大問題。
●分析周燕介紹,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能量主力軍,作用特別關鍵——
供能快又省錢:大腦、肌肉全靠它供能,吃對了才能精力滿滿。營養豐富:天然碳水(如糙米、玉米、雜豆)里有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幫腸道動起來,還能增強飽腹感。穩代謝護健康:幫助身體維持正常代謝,避免因能量不夠導致乏力、頭暈。
肥胖的核心原因是長期熱量攝入比消耗多——多余的能量會變成脂肪存起來,和碳水本身沒什么關系。真正的“推手”是高油高糖的油炸食品、奶茶甜品、加工零食,再加上總坐著不動、吃飯不規律、睡眠不夠這些壞習慣,才會讓體重超標。
很多人覺得“戒碳水就能瘦”,其實是誤區,長期不吃碳水會出大問題——
沒力氣還容易變笨:大腦缺能量,會出現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代謝變“懶”:身體以為在“鬧饑荒”,會啟動節能模式,導致代謝變慢,不僅更難變瘦,而且容易反彈。腸道“罷工”:缺少膳食纖維的攝入,便秘容易“找上門”,腸道健康也受影響。情緒失控:能量獲取不足,容易焦慮、發脾氣,還可能忍不住暴飲暴食,導致越減越胖。
吃碳水不用怕,找對方法反而幫減肥,核心有四個原則:
選“粗”不選“精”。用燕麥、糙米、玉米、紅豆這些全谷物、雜豆替代一半白米飯、白面條,飽腹感強還扛餓。
總量要可控。每天吃200~300克谷類(大概1~1.5碗米飯),其中全谷物和雜豆占50~150克。
時間要選對。碳水多放在早餐、午餐吃,給白天活動供能;晚餐少吃一點,睡前3小時不要吃碳水。
合理搭配是關鍵。每餐都要有“碳水+優質蛋白(雞蛋、瘦肉、魚蝦、豆腐)+蔬菜”,這樣吃能穩定血糖,還不容易餓,營養也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碳水看著能吃,其實是減肥路上的“絆腳石”,一定要少碰。如蛋糕、果茶、餅干等添加糖大戶,高糖高熱量還沒營養;白米飯、白面條等精制米面,加工時營養全流失了,吃了容易餓,還會讓血糖忽高忽低;油條、薯條、薯片等油炸淀粉,又油又咸,吃一口相當于“喝了半口油”。
健康“享瘦”養成3個飲食好習慣
周燕提醒,要想“健康瘦”,就要注意不能快速減重,而是要“長期能量平衡+營養均衡+生活習慣適配”,讓體重緩慢下降(每周0.5~1千克)。這樣不傷害代謝、不反彈,還能養出好體質。具體來說,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控熱量但不能餓肚子。每天制造300~500大卡的溫和缺口(比如少喝1杯奶茶+多走20分鐘),千萬別極端節食。
其次,吃對三類核心食物。碳水選“粗”的,用糙米、燕麥等替代一半白米飯、白面條,每天吃200~300克(1~1.5碗),扛餓還穩血糖。蛋白不能缺:每餐加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雞蛋、瘦肉、魚蝦、牛奶),保住肌肉、增強飽腹感。蔬菜多吃不限量:每天吃夠500克(約2大盤),優先綠葉菜、菌菇、瓜茄類,低熱量高纖維。
再次,要避開“熱量陷阱”。少碰奶茶、甜品、油炸食品、加工零食。這些食物熱量高、營養價值低,容易讓熱量超標。
最后,日常還要養成3個好習慣:
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每口嚼20次),別邊看手機邊吃飯;每天喝夠1.5~2升水,飯前喝1杯水能減少正餐攝入。
拒絕“單一飲食”。不能只吃水煮菜或者完全戒碳水,營養均衡才能長期堅持。
靈活調整不糾結。偶爾吃一頓“欺騙餐”,緩解心理壓力。如果某天吃多了,第二天適當減少熱量,再多走走路,不用焦慮。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08-37046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