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為冬季第一個節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標志著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正式入冬。此時北風漸強,水始冰,地始凍,氣候特點為“寒燥并重,閉藏之象顯”。養生需“溫腎藏精、暖中固表、潤燥防痹”,為寒冬閉藏夯實命門根基。
推薦一粥一菜一茶,助您平穩過立冬。
紅棗桂圓枸杞粥
紅棗10枚,桂圓10枚,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熬粥飲用。
大棗性味溫、甘,入心、脾胃經,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養心補脾、保護胃氣;桂圓性味溫、甘,入心、脾經,可補益心脾、養血安神、補益氣血;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可滋補肝腎、益精血、明目,三藥性溫不燥,溫補肝心脾腎,益氣養血。暖脾陽,而不傷陰,尤宜于立冬時節飲用。
當歸生姜羊肉湯
以當歸9g,生姜15g,白芷一片,羊肉一斤,燉煮至湯白肉爛,以鹽、醋、胡椒少許調味,煮湯吃肉。
當歸生姜羊肉湯出自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具有溫中補虛、祛寒止痛之功效。故立冬后可做溫中散寒之保健藥膳。
姜棗玫瑰花茶
生姜3大片,大棗5枚,玫瑰花10朵,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3-5杯。
生姜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可祛風發汗、解表散寒、溫中、溫肺。大棗性溫味甘,歸心脾胃經,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養心補脾、保護胃氣。玫瑰花性溫味微苦甘,入肝脾經,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氣調經、醒脾和胃;三藥合用散寒暖胃,疏肝醒脾,可做立冬時節,預防風寒外感,寒邪內傷脾胃之用。
文/李金輝(北京老年醫院)
立冬養生貴在“閉藏固本”
立冬時節,人體陽氣內斂于腎,肺衛失于溫煦,易見鼻干咽痛、咳喘氣短;寒邪直中筋骨則腰膝冷痛、手足皸裂;中焦虛寒易致脘腹冷痛、泄瀉清谷。此時養生貴在“閉藏固本”,借天地封藏之勢,以血肉有情之品溫養下元,以甘潤溫通之物化解寒燥相搏。飲食當溫腎不助火,填精不生滯。順冬藏之令蟄伏蓄力,方能根基深固以御三冬嚴寒。
立冬藥養生原則:立冬飲食暖脾腎,勿忘秋冬需養陰。首要斂陽,護住命門(后腰)、神闕(肚臍)、涌泉(足心),睡前泡腳溫通經脈,早臥晚起待日光,晨起搓熱腎俞穴(腰部)以助陽氣升發。
飲食忌生冷油膩,防寒濕困脾,宜溫補脾腎,勿忘“秋冬養陰”,避免溫補傷陰。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08-36972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