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是不是腦梗的前兆?”近來,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二科副主任醫師張婷,在門診接診到不少因體檢報告上顯示頸動脈斑塊而焦慮的患者。
其實,頸動脈斑塊在40歲以上人群中檢出率超40%。最新醫學研究證實,科學干預不僅能穩定斑塊,甚至能讓它縮小。
張婷解釋,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鈣鹽等物質在血管壁沉積,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像家里水管內壁結的水垢,頸動脈同樣如此。一般而言,40歲以上人群約40%存在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人群頸動脈斑塊檢出率高達90%。這是血管老化現象,不等于腦梗判決書。
“真正決定腦梗風險的不是頸動脈斑塊大小,而是它的穩定性。”張婷表示,穩定斑塊像堅硬的鵝卵石,表面光滑,不易破裂,風險較低;不穩定斑塊似薄皮湯包,表面易破潰,破裂脫落后瞬間形成血栓。所以,哪怕很小的不穩定斑塊,一旦破裂可能會堵塞腦血管,導致腦梗。
如果查出頸動脈斑塊,要科學應對、三管齊下。
精準用藥是核心: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依折麥布,可以阻斷腸道吸收膽固醇;PCSK9抑制劑(注射劑),可以強力清除血液膽固醇。需要注意的是,遵醫囑服藥,擅自停藥可能導致斑塊加速惡化。
生活方式是基石:飲食方面,每天攝入500克蔬菜+250克水果,優選魚肉替代紅肉;運動方面,建議每周快走或游泳150分鐘,相當于每天運動25分鐘;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壓<140/9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立即戒煙,吸煙者斑塊破裂風險比不吸煙者增加3倍。
定期監測:建議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聲+血脂血糖檢查;關注重點斑塊穩定性,超聲可識別,高危人群需每6個月復查。
此外,四類人群需進行頸動脈斑塊篩查:40歲以上且吸煙、肥胖、久坐者;“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有心腦血管病史或家族史者;出現頭暈、視物模糊、肢體無力癥狀者。
該院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肖長江教授提醒,頸動脈斑塊不等于腦梗,而是身體發出的警報,在科學管理下,可以讓這個“定時炸彈”變成安全的“血管管家”,它可能不會完全消失,但會變得穩定、溫順,與你和平共處。(全媒體記者 楊云龍 通訊員李雅婧)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08-36567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