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婦幼保健院 馬強
很多人認為風濕免疫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兒童也可能受其困擾,且因兒童身體發育尚未成熟,疾病帶來的危害往往更嚴重。
兒童風濕免疫病包含多種類型,其中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它在16歲以下兒童中多發,發病年齡集中在2~5歲和8~12歲兩個階段。
患兒最典型的癥狀是關節腫脹、疼痛,比如膝關節、肘關節發紅腫脹,孩子會因疼痛拒絕活動手臂或行走;部分患兒還會出現持續發熱,體溫波動在38~40℃,且發熱規律不固定,同時可能伴隨皮疹,皮疹多為淡紅色斑丘疹,時隱時現,還常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癥狀。
該病若未及時治療,病情會逐漸加重,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甚至影響孩子骨骼生長,留下終身殘疾。
除了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也是常見且兇險的類型。這種疾病堪稱“全身殺手”,可累及皮膚、腎臟、血液、神經等多個系統和器官。患兒常出現面部蝶形紅斑,就像在鼻梁和兩頰覆蓋了一層紅色蝴蝶狀印記,同時伴有脫發、反復口腔潰瘍等癥狀;腎臟受累時,會出現蛋白尿;血液系統異常則表現為貧血、白細胞減少,孩子會面色蒼白、容易感冒;神經系統受累時,可能出現抽搐、頭痛、意識模糊等嚴重癥狀,病情失控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此外,幼年強直性脊柱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也屬于兒童風濕免疫病范疇,前者會導致孩子脊柱僵硬、活動受限,后者則會損傷腎臟功能,都對兒童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由于兒童風濕免疫病癥狀復雜,且很多癥狀與常見疾病相似,誤診、漏診問題十分常見。比如,孩子持續發熱時,家長和醫生常先考慮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反復使用抗生素治療卻無效;關節疼痛時,也可能被誤認為生長痛或外傷,從而錯過早期排查時機。
兒童確診風濕免疫病后,治療需遵循個體化綜合方案原則。藥物治療是核心,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選擇合適藥物: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關節疼痛和發熱,是輕癥患兒的常用藥;糖皮質激素能快速抑制炎癥,適用于病情急性發作期,但需嚴格控制劑量和療程,避免不良反應;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則用于中重度患兒,可調節免疫系統,延緩疾病進展。用藥過程中,家長必須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給孩子服藥,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同時定期帶孩子復查,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方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howinfo-108-3658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