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建峰 張鵬
夏暑漸退,秋意微涼。在平輿縣萬金店鎮宋劉村的共同富裕加工園里,刨木聲與彩繪聲交織成熱鬧的樂章。一根根普通木料經過精雕細琢,變為精美花轎構件;一頂頂紅綢裝點的花轎從這里走向全國,不僅承載著傳統婚嫁文化的傳承,更“抬”起了村民們的共同富裕夢,書寫出“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加工園內,木工師傅細心打磨花轎框架,彩繪師傅專注勾勒吉祥紋樣,村民們各司其職,一派繁忙景象。
在花轎廠務工的村民李小果手持漆刷笑著說:“我今年五十多了,外出找工作難,正好村里有了花轎廠,在這里干活既能顧家、照顧孩子,還能種地,一個月還能掙三四千塊錢。”

曾經的宋劉村,不少村民為生計外出務工,村莊一度沉寂。轉變始于村兩委對市場機遇的敏銳把握。在中式婚禮復興的浪潮下,宋劉村另辟蹊徑,將發展目光鎖定在兼具文化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傳統花轎制作上,走出一條差異化振興之路。村里主動對接平輿縣汪家班非遺大花轎團隊,在技藝與產業發展上開展深度合作,讓傳統花轎既保留文化精髓,又契合現代需求。
汪家班大花轎總部負責人汪海洋介紹:“我們的花轎制作史始于清末民初,至今已傳至第四代。如今我們將現代材料和數控工藝融入傳統制作,使用防水琉璃瓦、不銹鋼結構減輕轎重,依靠數控木雕還原傳統紋樣,讓花轎更耐用、更華麗。與宋劉村的合作不僅擴大了非遺花轎影響力,還帶動了上百名村民就業,實現了雙贏。”

花轎制作完成,如何讓它“活”起來?宋劉村再出妙招——組建專業“抬花轎”隊伍,延伸發展中式婚慶服務。如今,村里已形成“制作+服務”的完整花轎產業鏈。一頂頂花轎銷往全國十余個城市,由村民組成的婚慶團隊還可提供花轎迎親、舞龍舞獅、媒婆互動等全套服務,年均承辦婚禮超百場。產業發展帶動百余名村民就業,并串聯起婚慶策劃、攝影攝像、禮儀服務等上下游產業,呈現出“一業興、百業旺”的良好態勢。
平輿縣稅務局派駐宋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林表示:“下一步,我們計劃與汪家班進一步深化合作,提升花轎制作的工藝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借助新媒體擴大宣傳,讓宋劉村花轎走向更廣闊市場。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一村一品’特色發展之路,讓花轎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帶領村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編輯 詹云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iegogo.com/sannong/show-16-3660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